足迹
人间行走主要讲的是什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章 易与经(第3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换句话说,我们这些自认,既不是上智者、也不算下愚者,只是处于中间的平常人、普罗大众是能被改变的。
    第二种,个人延展:
    “只有自认‘上等’的人知道真相,却戴上鬼头面具去蒙蔽欺骗眼中‘下等’的人。不移,就是不被带节奏。”
    “愚”字,本身就有愚弄的意思。
    为什么对叛逆期感触这么深呢?因为好好一个“青春期”,被“叛逆”这两个字给败坏了。
    我自己十几岁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叛逆期”这个名词,也不知道“叛逆期”的孩子会有那几种不好的表现形式,更不知道应对“叛逆期”的孩子,我的父母应该如何改变、如何控制自己,如何才算一个合格的家长。
    那时候,如果有孩子表现的太顽劣、太过分,对父母不恭敬,身边的邻居长辈、同学家长,师长会一起批评规劝、教育引导,孩子自己就会意识到哪些确实不好、不应该,不被社会认可,是一种少数的、不好的个体和现象,要改。
    直到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回头看我们那一代人,以及往前岁月的年长者,不知道“叛逆期”为何物的我们,却活成了当今社会比较顽强抗造的一批人。
    再看现在的孩子,自从有了“叛逆期”的说法,并列举了十几种乃至几十种总结的“叛逆期”不堪的个案表现。
    一群明知道这些,都是青春期成长少数个案表现真相的“上等人”,硬把个案普及推广成所有孩子都会经历的必然。
    说成人生成长的必然阶段,尚可接受,却不该又把青春期“叛逆”的个案现象,普及成孩子都会出现的必然现象。
    后果就是,不知有多少孩子像我家的一样,读了这些科普的书,然后对标书上对“叛逆期”的各种论述,突然现:
    嗷嚎!
    他处在青春期,就是叛逆期,就该叛逆,不叛逆不正常;
    叛逆期有十几种乃至几十种的爆形式,他只爆几种,算很正常,即便再爆几种,只要在清单里都算叛逆期;
    这个阶段别人还有打骂父母的呢,他已经表现很好了,甚至对比一下,对父母都算仁慈的了。
    因为在叛逆期,清单里的行为,都是叛逆期人的正常表现,出了问题也错不在孩子,错在父母不会管,不会教育,都没有严格按书上讲的那样好好教育。
    最终演变成:叛逆期,孩子没错,错在家长教育不得法。家长可能没好好读书,可能读了没学会,可能买了盗版书。
    难怪我一管教孩子,孩子就递给我那本青春期教育的书,说我教育方法不对,让我好好跟书上学。
    他已经对标书上叛逆期可能出现的种种叛逆表现,把自己的各种不当行为变成合情合理、正当正常的了,
    他也已对标书上对家长教育方法的种种建议要求,拿书中的标准去对标老子教育方法的不当、不正常了。
    所以,他才有底气跟我吵架,因为有书本对标,有理论支撑,自认理直气壮啊。
    就算挨顿揍,也算为“真理”而战!
    这类书以及科普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混淆模糊了“好坏”、“对错”之分,没让家长学“好”,却让孩子学“坏”了。
    过去讲中西合璧,洋为中用,现在随着国民素养、普遍知识水平的提升,不仅要兼收并蓄,还要去伪存真了。
    甚至,必要时需要助益西方。
    因为不管基于什么目的,把不善的个案,放大普及成常态,都是对善者的愚弄。
    就像这一界人族对自身的认知,原本只有男和女,性别认知障碍者只是个案,甚至一直被认为一种心理疾病。
    那些生来一张白纸的孩子们,原本自然而然的成长着,即便有些轻微的认知障碍者,也会逐渐回归自然态。
    一旦个案被普及成常态,西方的今日就是东方的明天。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2kzw.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