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国之魏国人物关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7章 袁曹大战三(第2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敌军至今仍无丝毫渡过黄河向南进军的迹象……”
    说到此处,刘晔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整理思绪,接着继续说道:
    “依在下之见,其中缘由大概有如下数点:
    先,官渡一役,我军气势如虹、锐不可当,势如破竹般的战斗力让敌方心生惧意。眼下即便对方人多势众,也绝不敢轻举妄动,贸然对我军起攻击。
    其次,袁军兴许正在采取拖延战术,试图消磨我方士气与粮草储备,待到我军疲惫不堪或粮尽援绝之际,方才挥师南进。
    再者说,也有可能他们仅仅只是一支偏师罢了,其真正用意在于分散并牵制住我军主力,以此来削减白马前线的对峙压力。”
    刘晔苦思冥想良久,将先前在白马大营的中军大帐里,许攸针对袁绍及其军队所作的剖析,连同这段日子以来敌我双方于黄河两岸僵持不下的局面综合起来考量,隐约间洞悉到了河对岸敌军的图谋不轨。
    夏侯渊聆听完刘晔这番鞭辟入里的剖析之后,不禁陷入沉思,而后微微颔,表示认同。
    “那么,面对如此情形,我军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呢?”
    夏侯渊紧接着追问了一句。
    他深知当前局势变幻莫测,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战事失利,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焦虑之情。
    “自然是以静制动,维持现状即可。
    丞相已然自关中调拨大军前来增援,只需吾等坚守至此关键时刻,而后稍稍施展些许计谋引诱袁军渡河,趁其不备动突袭,定然能够一举击溃敌军!”
    刘晔眼神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语气充满自信与果断。
    夏侯渊闻听此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他对刘晔的智谋一向颇为钦佩,此刻更是深以为然地点头表示赞同道:
    “就依先生之计行事!”
    兖州乃是曹操迹之地,可以说是他的根基所在。
    然而,自迁都许昌以来,此地的核心地位便渐渐有所偏移。曾经作为兖州府的濮阳,其防御亦不如往昔那般森严紧密。
    就在数日之前,遵照曹操之命,张辽、程昱以及张绣率领六千曹军进驻濮阳城中。他们负责监视袁军的东路侧翼部队,并寻觅时机一举剿灭这支敌军。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这些日子里,张辽除了派遣大量斥候前往濮阳东边的黄河沿岸探查情况之外,似乎并未采取任何进一步的行动。
    实际上,这一切皆是张辽与程昱共同商议后的决策所致。他们深知自身兵力有限,而黄河防线漫长无垠,如果一味地坚守一城一池,恐怕难以抵御袁军的攻势。
    因此,两人经过深思熟虑后达成一致意见:放弃对特定地点的执着防守,转而选择将袁军诱渡过河,然后凭借灵活机动的战术,在运动战中寻找机会消灭敌人。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充分挥己方军队的优势,还能出其不意地给予袁军沉重打击。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2kzw.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