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百度百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62章 涡扇10的潜力(第2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标称和实测的膜层结合力都是100n出头。
    当时感觉效果已经很好了。
    现在看来……
    原来你们还t藏了点是吧?
    站在后面的俄方进出口公司代表谢尔盖·沃龙佐夫从大概十年前就开始跟华夏打交道,也因此在苏霍伊公司牵头成立了这个专门负责面对国际市场的联合公司之后,顺势成为了对华业务的高级专员之一。
    他当然是会说中文的,不过“我艹”二字中所蕴含的千万种含义,一个外国人确实很难在短时间内参透。
    沃龙佐夫还以为是数据出了什么问题,赶紧凑上来看了几眼:
    “常先生,这些数据都是正常的,175n的结合力对于镀膜来说已经是非常非常牢固了,现在普通的镀膜手段最高也只能做到50-60n而已,我们的技术是三倍还有余……”
    常浩南压下心中奔腾的羊驼,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
    毕竟是上辈子的事情,他也不可能真拿出来说事。
    何况人家技术手册里写的也是100n没错。
    只能说是在度过了最艰难的阶段之后,谁也不会轻易把看家技术拿出来随便卖钱。
    所以还是得趁现在多捞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回来。
    ……
    常浩南把样品和报告递给身后的另外几人轮流观看,同时收拢了刚才有些放飞的思绪。
    毫无疑问,镀膜性能是符合热端零部件要求的。
    一般的氮化钛镀膜只能承受大概500-700c的工作温度,但眼前这个恐怖的结合力,稳定在1600-1700c的问题都不太大。
    这样的话,涡扇10的涡轮前温度标定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达到1500-1600c这些三代半动机的水平。
    要知道,涡扇10的总体结构设计本就很接近4代动机,之所以性能标定还是按照3代来,就是因为其他方面的技术实在跟不上。
    现在有了这样一个意外之喜,自然可以更进一步地榨取核心机的潜力。
    “沃龙佐夫先生,我们对这套设备的性能,以及投产进度都很满意,如果贵方那边也没什么问题的话,我想,合作第一阶段的备忘录,应该就可以签署了吧?”
    常浩南回过头,看向后面不远处的沃龙佐夫。
    “没有问题。”
    后者点了点头:
    “我们马上就可以签字。”
    获得多弧离子镀的过程毕竟是个技术换技术的过程。
    作为交换,四部被命名为“空干100”的综合干扰吊舱,以及对应的华夏技术人员和资料也在上个月被送到了莫斯科无线电电子技术公司进仿制和测试。
    根据俄方的计划,一架正处在试飞过程中的预生产机t10v-5,也就是日后苏34的原型机将被改造为类似歼轰电7的电子战平台,并在未来接替老迈且数量不足的苏24p,承担起伴随电子掩护和防空压制的任务。
    本来,由于对方本身的微电子技术确实不太过关,所以造出来的吊舱在针对的频率范围上相比于空干100原型更窄,基本只能覆盖单独一个波段。
    不过苏霍伊的工程师们却表示这不是什么大事。
    t10v-5原型机有足够大的翼展、足够多的挂点和足够强的供电能力。
    他们干脆把原来的吊舱一分为二,分别针对c波段和s波段——
    既然一次挂两个吊舱不行,那就挂四个好了……
    于是,在歼轰电7上面费尽心思也没想出个妥善方案的问题,就被这样简单粗暴地解决了。
    只能说,在看到这个方案的时候,常浩南恨不得马上就让完全国产的歼11服役。
    大,就是好,多,就是美。
    一个性能足够好的平台,确实能省下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本章完)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2kzw.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